室內常見害蟲介紹|首篇:《十大最常見室內害蟲總整理》

家中常見的害蟲種類,其實遠比你想得多。從最惱人的德國蟑螂、隱身在牆角的跳蚤,到看似無害卻會築巢的螞蟻,每一種都可能對你的生活環境與健康造成影響。本篇幫你整理十大最常見的室內害蟲,並說明牠們的特徵與防治建議,讓你不再被蟲蟲擾亂!

常見的十大室內害蟲有哪些?

1. 德國蟑螂(German Cockroach)-室內害蟲

德國蟑螂是室內最常見的蟑螂種類之一,體型小、繁殖力極強,常藏匿於廚房的縫隙、家電背後或排水孔附近。牠們對溫暖潮濕的環境特別偏好,出沒時間多在夜間。

危害: 牠們會在食物、餐具與人類活動區域爬行,可能傳播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、寄生蟲卵等病原,對食品安全與衛生構成威脅。

防治建議:

可搭配專業蟑螂調查與IPM綜合防治策略處理。

保持廚房乾燥,定期清理檯面與死角油污。

勿囤積紙箱、袋子等蟑螂喜歡躲藏的物品。

使用凝膠餌劑或黏蟲板針對熱點位置投放。

2. 跳蚤(Flea)-室內害蟲

跳蚤是一種寄生性昆蟲,體型小、跳躍力極強,常藏匿於地毯、布沙發、寵物毛髮與寢具中。人類若遭跳蚤叮咬,會出現紅腫、搔癢、過敏反應,且跳蚤也可能吸血傳播病原。

危害: 跳蚤會傳播鼠疫、絛蟲等疾病,對寵物、小孩、免疫力弱者有潛在健康風險。

防治建議:

若懷疑跳蚤蔓延,建議進行室內除蟲專業施作

每週清洗寵物與牠們的寢具,並徹底烘乾

布沙發、地毯、床墊定期吸塵+高溫殺菌

使用跳蚤滴劑、噴劑等寵物用藥進行預防

3. 家蟻(Ants)-室內害蟲

家蟻常見種類包括小黃家蟻、黑頭慌琉璃蟻(幽靈蟻)、巨山蟻等,體型微小,習慣在地板邊角、門框、電器後方築巢,並成群搬運食物。牠們嗅覺靈敏,對甜食與油脂極為敏感,常出沒於廚房、辦公室或食物存放區。

危害: 家蟻會在食物中爬行、搬運細菌,也會咬壞包裝袋與牆壁縫隙,造成衛生與結構問題。

防治建議:

可搭配蟻餌劑、毒餌站等專業誘殺策略

避免食物裸露,封存糖類、餅乾、油品

清除食物殘渣與液體殘留,保持廚房乾淨

封堵蟻線來源(牆角縫隙、插座開孔)

4. 小黑蚊(No-see-um / Biting Midge)-飛行害蟲

小黑蚊是一種體型極微小的吸血昆蟲,肉眼幾乎難以察覺,卻能造成劇烈搔癢紅腫。牠們喜歡潮濕、陰暗、通風不良的環境,常孳生於花盆積水、陽台角落、落水口等處,夏季為高峰期。

危害: 小黑蚊的叮咬常造成延遲型過敏反應,嚴重者甚至出現水泡、抓破流膿,對嬰幼兒與體質敏感者極為困擾。

防治建議:

嚴重時可針對牆角、排水孔施行專業煙霧除蟲

清除積水、保持陽台與廁所地面乾燥

避免穿著短褲赤腳久待戶外或陰涼處

可使用物理捕蚊燈、誘蚊盒降低成蚊數量

5. 衣魚(銀魚 / Silverfish)-潮濕蟲

衣魚又稱銀魚,是一種無翅、銀白色、快速爬行的小型昆蟲,喜歡藏匿在陰暗、潮濕、無人打擾的環境中。常出現於書櫃、衣櫥、浴室地板、壁櫥與紙箱堆中。

危害: 雖然不吸血、不會咬人,但牠們會啃食紙張、書籍、衣物與牆面黏著物,造成財物損耗與裝潢受損。

防治建議:

避免地板與牆角積水,定期清潔死角

減少紙箱、雜誌堆積,保持空間通風乾燥

衣櫥內可放置乾燥劑或防蟲包

發現藏匿處可使用天然矽藻土粉封堵或吸乾

6. 大蟑螂(溝蟑 / 美洲蟑螂 / American Cockroach)-室內害蟲

美洲蟑螂俗稱「大蟑螂」,是體型最大的室內蟑螂,常出沒於排水孔、廁所、浴室、廚房牆角與下水道附近。牠們偏好潮濕、陰暗且溫暖的環境,活動力強、可飛行,常在夜間驚嚇到人。

危害: 這類蟑螂容易從下水道、排水孔等處入侵室內,身上可能攜帶致病菌如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等,影響居家衛生與食品安全。

防治建議:

發現蹤跡後,建議由專業除蟲人員評估熱點,進行空間處理或誘餌防治

安裝防蟑地漏蓋、防蟲網,減少下水道入侵機會

保持浴室、廚房等潮濕區域乾燥與清潔

排水孔與馬桶周邊可定期清洗、投放除蟲錠

7. 蠹蟲(Booklice / 木頭蟲)-裝潢害蟲

蠹蟲是一種喜愛紙張、木材與黴菌的害蟲,體型小、乳白色,常出現在舊書堆、木家具縫隙、濕紙箱等處。潮濕、不通風的環境會加速牠們繁殖。

危害: 啃咬書頁、壁紙、衣物與木作裝潢,使家具與物品受損發霉;密度過高甚至會蔓延至室內天花或牆角。

防治建議:

木作空間建議搭配光觸媒除黴防蠹蟲孳生

清理書架、櫃子、封閉紙箱,定期除濕

曬書或使用乾燥劑降低濕度

若藏匿範圍廣,可施作低毒性乾噴殺蟲處理

8. 果蠅(Fruit Fly)-室內害蟲

果蠅體型細小、飛行敏捷,喜歡酸甜氣味,常出現在熟透水果、果皮堆、垃圾桶、飲料瓶與回收區。尤其在夏季或廚房環境中數量暴增。

危害: 果蠅可孳生於發酵殘渣中,攜帶細菌、污染食物;牠們出現在店面或餐飲業環境也會影響商譽。

防治建議:

店面建議搭配黏蠅燈或紫外光誘捕器

食物殘渣、果皮、瓶罐應每日清理

保持廚房通風乾燥,水槽勿積水

使用果蠅誘捕器(如醋+洗碗精)捕捉成蟲

9. 白蟻(Termite / 大水螞蟻)-裝潢害蟲

白蟻是極具破壞力的木質結構害蟲,常築巢於地底、牆內、地板下,從管線、地基裂縫、裝潢縫隙中悄悄入侵。裝潢中有大量木作或靠近潮濕區域時,風險更高。

每年春夏交界的「婚飛期」,是白蟻繁殖蟻大量飛出築巢交配的季節,此時常會看到俗稱「大水螞蟻」的有翅白蟻大量聚集於燈光附近。牠們在交配後會掉落翅膀,迅速尋找縫隙築巢,是入侵的重要徵兆。

危害: 白蟻會啃蝕家具、地板、木作、收邊板與樑柱結構,且行動隱密、破壞嚴重,常發現時已造成重大裝潢損害甚至結構危機。

居家觀察重點:

  • 室內出現大量掉落的透明翅膀
  • 牆角、木頭或踢腳板旁邊出現細小的泥線、泥土管道(稱為蟻道)
  • 發現木地板中空聲、粉屑、木材鬆軟脫落

這些都是白蟻活動與築巢的可疑跡象,代表可能已有族群進駐。

防治建議:

若已確認蟻害,可施作藥劑注入、餌劑佈點,並進行週期性追蹤與蟻道破壞監測

婚飛期間注意上述跡象,盡早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勘查

裝潢階段可預先進行防蟻藥劑處理,減少風險

10. 病媒蚊(Mosquito / 登革熱媒介蚊種)-飛行害蟲

病媒蚊指的是具備傳播疾病能力的蚊子,包括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,牠們能傳播登革熱、茲卡病毒、日本腦炎等。幼蟲滋生於積水容器中,成蚊則喜歡停留於陰暗通風不良處。

危害: 病媒蚊具高度公共衛生風險,不只造成叮咬困擾,還可能引發社區疫情,甚至被政府衛生局列入病媒熱點監控區。

防治建議:

若有登革熱疑似疫情,應即時進行空間噴霧消毒+衛教宣導

戶外定期巡檢「積水容器」如花盆底盤、瓶罐、帆布皺褶等

室內保持通風乾燥,必要時使用蚊香片、電蚊拍等輔助工具

社區、校園、建築工地等場域建議每月進行專業病媒蚊孳生源調查